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 https://www.nmhms.org.cn/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中心>文章详情页

文章详情

国家海洋局发布《2015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2015年中国海平面公报》

新闻中心 2016-03-22 08:00:00 来源: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 6229 打印

2016年3月22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5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2015年中国海平面公报》。中心张义钧副主任出席了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此次公布的《2015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对2015年海洋灾害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
    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总体灾情偏轻,各类海洋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74亿元,死亡(含失踪)30人。与近10年(2006—2015年)海洋灾害平均状况相比,2015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含失踪)人数均低于平均值。
    1.风暴潮灾害
    2015年,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10次(统计范围为达到蓝色及以上预警级别的风暴潮过程),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62亿元。其中台风风暴潮过程6次,温带风暴潮过程4次。2015年,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较小,为近5年平均值(107.49亿元)的68%,且影响区域相对集中,主要为福建省和广东省。
    2.海浪灾害
    2015年,海浪灾害总体灾情偏轻。我国近海共出现有效波高4米以上的灾害性海浪过程33次,其中台风浪12次,冷空气浪和气旋浪21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0.06亿元,死亡(含失踪)23人。
    3.海冰灾害
    2014/15年冬季,海冰灾害影响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06亿元,为近5年平均值(2.78亿元)的2%,为2013/14年冬季的25%。
    4.海啸灾害
    2015年,我国未发生海啸灾害。国家海洋局海啸预警中心对发生在我国周边海域及全球大洋其他海域的42次海底地震共发布了80期海啸信息。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其中3次地震引发了海啸,这些海啸事件均未对我国产生灾害影响。
    5.赤潮灾害
    2015年,我国沿岸海域共发现赤潮35次,累计面积2809平方千米,发现次数与累计面积均为近5年最低值。
    6.绿潮灾害
    2015年5—8月,绿潮灾害影响我国黄海沿岸海域,覆盖面积于7月4日达到最大值,约594平方千米;分布面积于6月19日达到最大值,约52700平方千米,为近5年来最大值。
    7.海岸侵蚀
    2015年重点岸段侵蚀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局部地区砂质海岸和粉砂淤泥质海岸侵蚀依然严重。与2014年相比,辽宁盖州砂质海岸、上海崇明东滩粉砂淤泥质海岸平均侵蚀速度均有所增大,分别为3.0千米/年和7.9千米/年。江苏振东河闸至射阳河口粉砂淤泥质海岸侵蚀海岸长度有所增加,侵蚀海岸长度为37.9千米。
    8.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
    2015年,渤海沿海平原地区海水入侵较为严重,主要分布于辽宁盘锦地区、河北唐山和沧州地区、山东滨州和潍坊地区;土壤盐渍化较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辽宁盘锦、河北唐山和沧州、山东潍坊、天津等沿海平原地区。
    9.咸潮入侵
    2015年,珠江口和长江口共遭遇5次咸潮入侵,杭州湾未监测到咸潮入侵现象。与2014年相比,咸潮入侵过程次数和强度均明显下降。
    此次公布的《2015年中国海平面公报》对2015年海平面变化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年至2015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0毫米/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1. 2015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的基本情况
    2015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90毫米,较2014年低21毫米,为1980年以来的第四高位。
    近30年,中国沿海的十年际海平面呈明显上升趋势。2006~2015年,中国沿海平均海平面较1996~2005年和1986~1995年分别高32毫米和66毫米,为近30年来最高的10年。
    2015年,中国沿海各海区海平面变化明显。与常年相比,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分别高94毫米、91毫米、96毫米和82毫米。与2014年相比,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分别低26毫米、19毫米、19毫米和22毫米。
    2. 海平面与气候变化
    全球海平面上升是由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水增温膨胀、陆源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等因素造成的。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沿海气温与海温升高,气压降低,海平面升高。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与厄尔尼诺事件相关。1960年以来发生了13次厄尔尼诺事件,在大多厄尔尼诺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出现偏低的现象。2014~2015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了一次持续时间长的厄尔尼诺事件,2015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2014年低21毫米。
    3.应对海平面上升措施建议
    随着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经济财富在沿海城市不断积累。沿海城市应将海平面上升纳入城市发展与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之中,从主动避让、强化防护和有效减灾三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1)主动避让
    在确定沿海城市布局和发展方向时,不仅要考虑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候条件等因素,也应考虑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在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人口密集和产业密布用地的布局应主动避让海平面上升高风险区,特别是生产易燃、易爆、有毒品的工业用地和存放危险品的仓储用地,应和海平面上升高风险区保持安全距离。
    (2)强化防护
    在沿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中,防潮堤、防波堤和防潮闸等防护工程的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规划期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海平面上升幅度,提高防护标准,保障防护对象的安全。在城市生态保护规划中,应加强对滨海植被、滩涂湿地和近岸沙坝岛礁等自然屏障的保护,避免破坏植被和大挖大填等开发活动。
    (3)有效减灾
    在市政与基础设施规划中,水、电、气、热、信息、交通等生命线系统建设和相应备用系统配套的规划设计,应将海平面上升因素作为依据之一,确保生命线系统正常运行。在沿海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储备库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海平面上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