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蓝碳生态系统 巩固提升海洋碳汇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实施滨海盐沼、海草床、红树林等6项技术规程(以下称蓝碳系列技术规程),对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评估和碳汇计量监测的方法学作出规范,以指导我国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业务工作。蓝碳系列技术规程立足我国国情,同时充分吸收了相关国际标准精髓,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业务化调查监测技术规程的空白,将为充分发挥海洋固碳作用,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做出贡献。
2009年联合国发布的《蓝碳:健康海洋对碳的固定作用——快速反应评估报告》正式提出了“蓝碳”的概念:世界上捕获的生物碳中,超过一半(55%)是由海洋生物捕获的,这种碳被称为“蓝碳”。其中红树林、海草床、滨海盐沼是国际公认的三类蓝碳生态系统,由于其独特的厌氧环境,蓝碳生态系统固碳量巨大、固碳效率高、碳存储周期长,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有效方式之一。此外,蓝碳生态系统通过减缓海岸侵蚀、保护海岸带生态系统等方式,能够调节水质、提供生物栖息地、净化环境、调节碳循环,是许多濒危和珍稀物种的栖息地,也是其他生态系统的养分来源,为重要的经济物种提供生存空间,兼具美学和生态服务功能。
我国蓝碳生态系统面临人为和自然方面的多重威胁,人为因素是主因,自然因素是次因,二者综合影响典型区域蓝碳生态系统的变化。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围垦造田、滩涂养殖、海岸工程及石油勘探与开采、排污水体和土壤污染等。未来,我们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保护和合理利用蓝碳生态系统。
一是以助力“双碳”目标为契机,摸清我国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现状,推动蓝碳碳汇与国际规则衔接和进入碳交易市场。提升调查评估精度,准确评估我国蓝碳碳储量现状;深入研究蓝碳碳汇增量,合理评价蓝碳生态系统的碳汇贡献;加快推进蓝碳生态系统碳汇国内国际碳交易,加强相关国际交流合作,增强国际话语权。
二是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巩固提升蓝碳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充分发挥生态系统防潮御浪、固堤护岸等减灾功能;通过实施海岸带防护工程生态化建设,促进海岸带生态功能的修复和恢复,以实现生态、减灾协同增效,沿海抵御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海岸带生态服务功能明显提升;采用多措并举方式,充分发挥蓝碳生态系统碳汇潜力,增强海洋碳汇能力。
三是挖掘蓝碳生态系统生态价值,促进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健全体现蓝碳生态系统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强化蓝碳生态系统法治保障,在法规政策中明确相关概念和内容;强化蓝碳生态系统碳汇法治保障,完善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蓝碳保护和修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这背后也诠释了三者相辅相成的逻辑关系,即发展海洋经济和建设海洋强国,必须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为前提。在举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保护蓝碳生态系统等重要海洋区域,不仅会促进我国海洋经济与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将带来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愿通过我们的积极努力,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生!
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